课程名称:病理学
课程类型:线下一流课程
课程负责人:张文勇教授
张文勇,南科大医学院副院长,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、洛克菲勒大学生物学博士,曾在美国系统地接受了病理学住院医师及分子病理学专科医师培训,为海外引进高水平医生科学家,曾任美国一流医学院分子病理专业负责人有多年病理行医经验,具有丰富的国际化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。
授课学期:春季学期、秋季学期
考核方式:考试
学时:48学时
学分:3学分
课程简介、目标与任务:
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,被称为“医学之本”。自2019年病理学开课以来,已获批广东省教改项目病理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建设,已建设完成广东省数字化病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病理学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,分子病理实验入选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。
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、发病机制、病理变化、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。课程目标包括1)知识目标:能应用病理学理论阐述疾病发生发展演进规律,掌握各个器官系统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代表性分子病理机制,识别在系统、器官、组织、细胞、分子等水平的典型病理变化,为临床实践和医学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;2)技能目标:能辨别各种基本病变的病理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特征,培养系统化临床病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;3)思政目标:培养学生医德、热爱医学、勤于思考、善于发现、合作学习的精神,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,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。
张文勇指导学生进行病理学实验
教学方法:
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,通过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,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参与性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,包括翻转课堂、学生汇报互评、辩论式教学和讨论案例等多种手段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批判性思维。线上线下结合教学,打破时空壁垒,为学生提供丰富自主学习资源。此外课程融入德育、美育培养医学人文素养。
病理学课程形成性评价的三个阶段
课程教材:
Vinay Kumar. Robbins Basic Pathology. 10th ed. Elsevier, 2017。
李玉林. 病理学. 第九版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18。
课程特色:
(1)课程理念创新:课程理念创新主要体现为“三个整合”教学设计,即“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性评价体系贯穿学习全过程,整合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”、“整合理论与实验教学”、“课程-思政整合教学建设”。
(2)教学模式创新:课程构建“理论与实验双线并行混合式教学模式”。已建设完善的线上教学设施和资源,如病理中心网站和数字化病理实验教学资源等,线上资源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和补充,实现了理论与实验教学效果的双重提升。
(3)教学方法创新: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,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,全方位、多途径培养临床病理思维能力。
课程思政建设:
遵循病理学科逻辑自身特点,筛选学科代表性强的思政案例,每次课1-3个。思政素材以分析病例、鉴别形态、讲解故事、回顾事件和分析社会现象等形式精准地植入到理论知识点。从整体上设计病理学一整门课的课程思政,培养有社会担当和医德的医学工作者。
课程发展规划:
(1)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、科研实训相结合,增加课程的实用性,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融合。
(2)持续改进课程设计,进一步丰富形成性评价体系内容,加大课程思政力度,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病理专业功底又具有高尚医德。
(3)进一步开拓线上教学资源,丰富病理教学网站内容,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,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,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。